•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登录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指尖摩托       | 购车、用车、养车、修车一体解决方案

    十年轮回!摩托车开始逆袭电动车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3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自网络


       当年电动车刚刚兴起的时候,摩托车还是两轮交通领域里的霸主。然而随着摩托车产业在内忧(产业转型调整)外患(全国上百个城市禁摩),加之性价比(确切说是价格和使用成本)更具优势的电动车逐渐被老百姓所认知和接受,摩托车这个昔日的王者也逐步走向下坡路,彼时不少摩托车圈的牛人也开始转战电动车领域。
    1.jpg
          2006年电动车达到了井喷式增长的巅峰(增长幅度),摩托车也逐渐坠入低估,已经不再被视为电动车的主要竞争对手了。但业内却始终有个共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轨迹就是电动车未来要走的路。
      一语成谶。
      十年之后,电动车也开始像当年的摩托车一样就开始走向产业膨胀到极致后的调整阵痛期,全国多个地市也开始对电动车禁行集中式针对性的打压,粗略估计下来也有大约五六十个地级市,前段时间闹得很凶的深圳和广州正是其中最极端的两个,和当年湖南因禁摩引发的流血暴力事件颇有相像。

    2.jpg

       回顾电动车和摩托车发展轨迹的前半段,都是使用率极高的中低阶层民生用品,包括在实用范围上,可能动力更强的摩托车还要更广一些。在产业发展上,彼时各大摩托车品牌深受日系车熏陶(说白了是日系低端车,他们根本没有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大部分都在做中低端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满大街都是不同牌子的“太子款”,大家更多地还是通过对色彩、外形的调整改进来做所谓的新品,作为摩托车动力核心的发动机却一直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技术改进,是不是和电动车产业的状况几乎“一模一样”?
      或许有人会说,摩托车已经日薄西山了,如今电动车是摩托车产量的百十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今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可能也是电动车的百十倍,在我们为电动车产销量3000万骄傲自豪的同时,却不知摩托车已经开始走上对电动车的逆袭之路!
      1、终端逆袭
      很多城市的电动车和摩托车都是在同一条街上销售的,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电摩一条街”。在2010年,电动车门店的数量几乎把摩托车逼到快“绝迹”,能达到10比1的比例就算不错了。而如今我们再去市场逛逛,会发现摩托车的门店数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反而是电动车的店因为产业洗牌倒闭了不少。

    3.jpg
      “我这个店应该是亏损了7年左右,如今终于熬出来了,从去年开始赚钱了。”某摩托车经销商如斯表示。
      2、产品逆袭
      在吃过了低端车的亏后,还活下来的摩托车企业们大部分都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策略,低端实用型的产品依旧在做,但更加注重向欧洲高端产品靠拢,做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风格开始呈现高端化、多样化,早已不复当年清一色的低端同质化。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摩托车企业都已经开始涉足电摩研发,并且有了十分优秀的产品已经或者规划推出,笔者有幸在某致力多年欧美市场外销的摩托车企业里看到了他们已经研发的电摩,甚是惊艳,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同类型的车款!
      在这些摩托车人眼里,目前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只有“电摩款”,没有真正的“电摩”。
      3、价值逆袭
      前面有说过,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空间可能是卖一辆电动车的百十倍,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目前电动车除了部分大品牌的产品价格保持的比较好意外,相当一部分品牌都是在做无底线的价格战,很多经销商卖车也不为赚钱,只为赚厂家的补贴政策,甚至不存在利润空间可言。
      4、文化逆袭
      这可能是两个产业最大的不同!
      前段时间商情平台曾经连续推了几篇电动车文化的文章,却发现阅者寥寥。看来大家还是更加关心一些八卦负面的新闻,文化在电动车产业里或许还停留在萌芽阶段,但在摩托车产业却已经如火如荼。
      秦皇岛的一位老摩托经销商兴致勃勃地跟笔者分享了他手机里的视频:他的女儿组织车友一起骑行、教授摩托车骑行和保养技巧等等。视频里的车友大都兴致勃勃动力十足,明显能够感受到骑摩托车带来的愉悦。

    4.jpg

       可以说,正是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骑摩托的愉悦,才支撑起摩托车的产业逆袭和二度崛起。这里想提一下业内焦点的小牛,他们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所开展的电动车骑行文化的推广所给产业带来的启示远超过N1和M1的产品本身,在4月份北京小牛M1新品发布会上,看着牛油们的疯狂,充分说明了电动车完全可以做文化推广的!
      后记
      电动车“抄”完了摩托车产业野蛮粗狂发展的前半段,实现了在产业规模的量化发展。现如今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到达极端,是否又可以去参考一下质变后的摩托车产业,摒弃那些粗暴无序、损人不利己的非常规手段,多去做些真正的技术研发、推动打造电动车产业文化,做真正的高端两轮交通出行产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8: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乐观。骑行环境越来越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QQ手机版 流量统计 小黑屋 指尖摩托 鲁ICP备15035114号-1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